“表面上是正常拨款,可银行流水显示,有三分之一的款项最终进了离岸账户。”
他从公文包里抽出几张复印件,重点数据被红笔圈得醒目,“项目负责人是位资历颇深的厅级干部,曾主导过多个国家级工程。”
刘老戴上老花镜,仔细端详材料。
警卫员悄悄送来热茶,袅袅热气模糊了老人的面容。
“这个张明德我有印象,”他突然开口,“零几年自然灾害时,他带队七天七夜抢修生命线,指甲盖都掀掉了还在扛。”
茶杯搁在石桌上,发出清脆的声响,“但功是功,过是过,你先按程序查,重点核实资金去向。”
“要是真涉贪腐,哪怕他立过天大的功,也得给人民一个交代。”
正说着,远处传来周洛汐的欢笑声。
小女孩举着刚摘的腊梅,发梢沾着金黄的花瓣,“太爷爷!爸爸!快来帮我堆雪人!”
刘晓雅跟在后面,手里抱着给老人织的围巾,羊绒质地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。
刘老笑着起身,拐杖轻点地面:“走,陪孩子玩去,工作的事一时半会儿说不完。”
周志高搀扶着老人,鞋底踩在积雪上发出“咯吱”声。
他注意到刘老步伐比去年迟缓许多,脊梁也弯得更明显了,心头泛起一丝酸涩。
次日清晨,周志高在书房整理资料。
晨光透过雕花窗棂,在桌上投下菱形光影。
手机突然震动,是黎小璐发来紧急消息:“行长,东南亚分行的资金异常与西部基建项目出现关联!”
“我比对了十六个账户,发现同一批境外公司在两边都有资金往来。”
他立刻拨通林昊电话:“启动二级响应,通知经侦部门介入,记住,暂时不要惊动张明德。”
挂了电话,他望着墙上的《清明上河图》复制品,画中汴河商船往来如织,突然想起刘老说的“平衡”二字。
或许现在,就是寻找平衡点的关键时刻。
中午陪家人用餐时,周洛汐突然举着勺子问:“爸爸,为什么电视里的坏人有时候不马上被抓起来呀?”
刘晓雅正要解释,周志高却抢先说道:“因为有时候抓坏人,就像熬中药,火候不到,药效就出不来。”
“但只要耐心等,药总会熬好的。”
女儿似懂非懂地点头,又埋头对付碗里的红烧肉。
饭后,周志高借口处理文件回到书房,实则拨通了中纪委一位老领导的电话。电话那头传来沉稳的声音:“志高啊,西部的事我也有所耳闻。你按规矩办,遇到阻力随时说,记住,再大的树,烂了根也得砍。”
接下来的一周里,周志高像台精密运转的机器。
白天在总行主持工作,晚上和黎小璐、林昊分析案情到深夜。
黎小璐的黑眼圈越来越重,却依然每天最早到办公室整理材料;林昊带领的调查小组,在暴雨中跟踪嫌疑人车辆长达八个小时。
终于,关键证据浮出水面。
在一家不起眼的财务公司保险柜里,调查组找到了张明德签署的分赃协议。
照片传到周志高手机上时,他正在陪刘老下棋。
老人盯着手机屏幕,许久才落下一子:“通知纪委吧。”
宣布双规决定那天,张明德正在会议室开会。
当纪检人员出示证件时,他盯着周志高看了足足十秒钟,突然笑了:“周行长,我早猜到会有这天。”
他摘下眼镜擦拭,镜片后的眼神不知是释然还是不甘,“只是没想到,是你亲手送我一程。”
案件移交司法后,周志高收到一封匿名信。
信里只有一句话:“杀张明德易,维稳却难,望君慎行。”
他将信纸扔进碎纸机,窗外的银杏叶正纷纷扬扬落下,像极了阳市秋天的那场黄金雨。
周志高带着家人回到刘老住处。
老人正在教周洛汐写毛笔字,宣纸上“清正廉洁”四个字写得歪歪扭扭。
“志高,”刘老搁下笔,“听说你最近拒了三次宴请?”
周志高笑着点头:“您教的,守住本心,才能走得长远。”
暮色渐浓,警卫员端来饺子。
周洛汐举着自己包的“四不像”饺子,非要喂太爷爷吃。
刘老咬了一口,露出假牙,笑得直不起腰。
周志高看着这温馨的一幕,突然明白,所谓平衡,不是妥协与交易,而是在坚守原则的同时,懂得用智慧守护更多人的幸福。
深夜返程,刘晓雅靠在车窗上打盹。
周志高打开手机,屏幕亮起黎小璐发来的最新报告:跨境洗钱网络已摧毁,追回赃款七亿三千万。
距离假期结束越来越近,二零一五年的工作快要开始,又要进入忙碌的工作状态了。
第1921章(1/1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